古代文学素材分类精选——借景-春夏秋冬
对乃有点用处滴,就打赏则个!
春
●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后汉书·冯衍传》开岁:一年的开始。卉:草。含英:含苞待放的样子。英,花。
●阳春白日风花香。
晋·乐府古辞《晋白纻舞歌诗》阳春:春天。寥寥几个字,日、风、花、香都写到了,并组成一个极美的春景。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汉·张衡《归田赋》令月:美好季节。令,善。原:指高原、高的平地。隰(xí):低的平地。滋荣:生长茂盛。这是作者想象中生机勃勃的农村景象,表达了他对归田生活的向往。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南朝·梁·范云《别诗》“雪”与“花”位置互换,“来”、“去”、“今”、“昔”互易,时序推移,便显示了冬春两个季节,别意自见。遣词工巧,比喻贴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前两句写喜春,后两句写惜花。以明快的语言渲染了春晓的景色。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之章《咏柳》把春风赋予人情味,构思精巧。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洛城:洛阳。风日:指春光风物。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国破:指安史之乱,叛军攻占长安。草木深:形容暮春的都城草木深密的荒凉景象。首句表明已无余物,次句表明已无人迹,显国破的惨状。三四句感怀时兴见花而溅泪,苦恨离别闻鸟而惊心,作者“春望”所见,处处伤怀。“花溅泪”、“鸟惊心”也可解作花鸟无情之物,也起同情之念,而溅泪伤心,念意深刻。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唐·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蘋:一种多年生水草,又叫田字草。可与南朝柳恽的《江南曲》对照理解:“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春风和暖,蘋花盛开,朋友们却不能相见,连“采蘋花”也“不自由”,可见作者当时在政治上受打击的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意思曲折委婉。
●东风方来满面眼春。
唐·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写江南三月无处不具春天景象,它给人间带来了生机。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赵嘏《喜张濆及第》排比:排列。拟人写法,一派办喜事气氛。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唐·韩愈《晚春》归:去、离。斗芳菲:斗艳争芳。诗句给草木赋予人情,表现了惜春、留春之情。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五代·楚·翁宏《春残》一个残春的景象,用双飞燕子衬托花落人散的孤寂凄凉。
●花含春意无分别,物感人情有浅深。
唐·白居易《寄题东楼》说明景象一样,而感受有别。
●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气血。
唐·白居易《冷泉亭记》薰薰:芳香。导和纳粹:吸进新鲜空气,使心气和畅。通过嗅觉、视觉写出杭州冷泉亭草香木茂令人身心畅快的春色。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五代·南唐·李煜《子夜歌》劝人趁早赏春,也含及时行乐之意,符合作者的君主气质。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感叹美好时光再不复返--春天去了哪里?是天上,还是人间?首句也比喻为亡国。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宋·王禹偁《春居杂兴》商山:地名,在今陕西省商县。副使:作者当时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和:与。指狂风不但折花,而且把莺也惊飞而去。诗句对“春风”之折花吹莺作了遣责,流露自己不甘被谪的感情,写景抒怀,耐人寻味。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天涯:这里指峡州的夷陵,诗人当时被贬到此当县令。冻雷:天寒时打的雷。作者借山城春来迟,抒发自己贬官偏远苦寒之地的苦闷心情。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梅尧臣《苏幕遮》翠色:指青草颜色。和烟老:随暮霭变成深绿色。暮春的景象写得十分出色,其中以青草因残阳照映而颜色变化写得尤为生动。
●何人解系天边日,占取春风,免使繁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宋·晏殊《采桑子》解:懂得。系:缚、拴。谁人懂得拴住天边的太阳,使春风常驻,免得百花飘零。表达惜春之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写暮春景色。前句叹息美好的风光一去不复返,后句眷恋旧情,渴望好景重见。一有情,一无情,对照强烈,具有起伏跌宕的艺术美,但基本情调是感伤的。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宋·晏殊《踏莎行》不解:不知道,不懂得。禁:禁止。一因杨花飞舞而责怪春风。似怨似嘲,以物拟人,空灵而有味。愁绪满怀,溢于言表。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阴:阴天。垂野:天色低沉的原野。幽花:美丽的花。两句写雨前行舟于淮河所见,“时”字准确地写出行舟所见特点,:“明”字反映画面色彩变化,以明写暗。
●剪裁用尽春工意,浅蘸朝霞千万蕊。
宋·柳永《木兰花》春工:把春天比作高明的工匠。蘸:占、沾。蕊:花蕊。以杏花的美,写春天的伟力。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往。
宋·黄庭坚《清平乐》拟人手法,充满惜春之情。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宋·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江南:比喻春天。信:消息。破:开。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君:指鲍浩然。惜春之词,劝人不要错过大好春光。把送春和送友人之情揉合在一起。
●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宋·苏轼《西江月》敧枕:侧卧。杜宇:杜鹃,常在春天的夜间啼鸣。作者在黄州春夜行中,饮醉后乘月色解鞍曲肱卧于溪桥上,醒后天晓,写此词在桥柱上,这是最后的两句。显示他露天醉眠之趣,无往不乐之怀。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宋·苏轼《水龙吟》杨花往往毁于尘土和流水。这几句是说,杨花三分之二飘落路旁化为尘土,三分之一飘落水面,随流水而去,用数字由多至少推移,表示春色三分就这样流逝了,写得谐婉清丽,很有艺术特色。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宋·苏轼《春夜》宵:夜晚。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等于一百刻。这里泛指时间的短暂。形容春天夜景的清丽幽美,也说明春时的短暂、宝贵。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宋·苏轼《送别》鸭头:形容春天的河水象鸭头的墨绿色。弄:摆弄、妆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旦》屠苏:美酒。曈曈(táng):朝阳升起的样子。桃:桃符。古时人们用两块桃木板挂在门旁,以作压邪;五代起在桃符上写联语,成为对联。描写民间过年习俗,表现了万象更新、健康向上的精神。喜气洋溢,富有生活气息。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夜直》夜直:夜间值班,当时的翰林学士每夜有人轮值守院。“恼人”二字很可玩味,因春色迷人,使人无法入眠,又因无眠,故增烦恼。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宋·王安国《清平乐》这是词的上片,用了倒叙的:“卷帘法”,应作这样的理解:昨晚南园刮风下雨,残花狼籍满地弄脏了宫锦,尽管黄莺费尽巧舌,也无法把春天挽留住。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宋·王安国《清平乐》画堂朱户:指高堂大户。描写杨花不肯流连富贵人家,只愿飘然自在。借花喻人,称颂一位歌女的傲气。(该词一说为王安石所作,杨花一说为梨花)
●春色著人如酒。
宋·秦观《如梦令》春天就象美酒那样令人陶醉。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宋·秦观《望海潮》澌(sī):流动的冰。东风:春风。年华:这里指季节。梅花稀疏,颜色淡褪,冰块融化流动,东风顿起,不知不觉又换了岁月。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宋·秦观《望海潮》蹊:路径。乱:到处的意思。“分”字甚妙,物也有情,乱分春色,把春光降临的情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等闲:随便,这是指到处。东风面:春天的脸容。描写春游万紫千红,春光满眼。末句象征欣欣向荣的新事物,历来为人传诵。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
宋·晁补之《水龙吟》这春归何速的发问,惜春之意油然而生。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日禊亭偶成》律回:春回。古人认为律属阳气,吕属阴气,立春时节,阴尽阳生,由吕回到律。岁晚:年终。“知”字妙极,把无知之草木写活了,它们感受春光而发芽滋长,透露春的信息。草木也有知,那么有谁不知春到人间,生意盎然呢?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宋·张栻《立春日禊亭偶成》生意满:充满生意。参差:形容水波绿影荡漾。写春天的可爱,纯任自然。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值:遇。诗的前两句,描写作者访友,久叩柴门而不开。这两句,写只能在门外欣赏红杏,它赞美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寄寓了新生事物是无法压抑的道理。语言清新、隽永。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烟:烟雾。轻:微。诗句运用绿与红、寒与春、轻与闹的对比。对仗工整,相映成趣,显示绚丽多彩的春景。下句用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作者因此两句获得“红杏尚书”的美称,千载以来受到词家们的赏识。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宋·陈与义《春日》庭:院落。红绿:红花绿叶。远林:远处的树林。“扶”、“上”二字,给物赋予人的动作,写出春天的虎虎生气。
●南北东西春总好,杜鹃何苦劝人归。
宋·王庭珪《次韵陈君授暮春感怀》语意婉转,表现了天涯处处有春色的乐观精神。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醇酒:美酒。著物:指润泽万物。诗句象征着好人、好事的潜移默化作用。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宋·叶清臣《贺圣朝·留别》春色虽好,却被离愁和风雨一一消减。极写离愁别绪。用三、二、一的数字的春色递减手法,遣词精巧,构思奇特。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宋·贺铸《踏莎行》不肯嫁春风:指荷不在春天开花,而在夏天开花。端:缘由。秋风:一作“西风”。赋予荷花以人的性格,写得妙趣横生。后人通常把这两句比作当初不会把握时机,误了大事,或不肯随从流俗,落得失意。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过翼:飞过的鸟。“春天也”的形象描写,如飞去的候鸟,贴切、生动。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宋·辛弃疾《摸鱼儿》销:经受。作者借春光经不住接连的风雨的吹打而匆匆归去,表达恋春惜春之情,来抒发国势日下,自己不能及时为国建功立业、年华虚逝的悲痛心情。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宋·辛弃疾《摸鱼儿》长:常常。落红:落花。住:请留步的意思。用拟人手法,“哄”春之语,表达惜春之情。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元·马致远《秋思·双调夜行船》朝:日。比喻事物的新旧交替或好景不长。
●折取一枝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元·贡性之《涌金门见柳》教:使、让。一枝:指柳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清·卢道悦《迎春》须:必。一反春色在室外、在郊野的写法,把春光迎入千门万户。立意新奇。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清·张维屏《新雷》造物:即天,可指大自然。古时人们认为万物是上天创造的。著:着落。诗句表达了对旧制度变革的强烈愿望。后两句比喻条件成熟了,只待一个关键性的行动即可成功。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
清·张惠言《水调歌头》绿:草绿。红:红花。前两句写室外春色满园,后一句写室内能容天地(指大自然的春色),表示胸襟宽广。
收藏 分享 00 0 顶 踩
一幅愤然绘就的《碧落赋》、一段缠绵悱恻的情爱纠缠、一对争霸天下的强者碰撞、一群滚滚红尘中寻觅真爱的浪子,
一场错综复杂的传奇由此展开:《栾唐》
龙的天空2010新年写手读者沙龙,欢迎参与!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羊肠小道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羊肠小道 当前离线
龙空眼镜党党代表
UID354949 帖子841 精华4 积分57 活跃863 威望1 贡献4 阅读权限8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3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0-17 最后登录2010-1-28
青春洋溢的萌龙
帖子841 精华4 积分57 活跃863 威望1 贡献4 推广0 在线时间13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0-17
你好楼主
发表于 2007-12-19 17:50 | 只看该作者
新年沙龙“正式开始”
沙龙—:习惯呕吐专访
沙龙二:十二龙骑专访
沙龙三:荆轲守 专访 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jiān jiā):蒹为荻苇,葭为芦苇,皆水边植物。苍苍:茂盛的样子。为:变为。伊人:那个人。一方:指河对岸。诗句写深秋景色,烘托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追求。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niǎo):微风吹拂的样子。洞庭波:洞庭湖面泛起的微波。木叶:枯黄的树叶。下:落。
●悲哉秋之为气也。
战国·楚·宋玉《九辩》气:节气。作者借秋气萧条的景物抒发个人失意的悲痛心情。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刘彻:即汉武帝。黄落:枯黄飘落。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摇落:凋残。通过秋天有特征性的景物,描写思妇怀念远方的丈夫。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南朝·宋·鲍照《登黄鹤矶》木落:叶落。江渡寒:寒气渡江而来。还:南归。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朝·北周·庚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秋声:指秋风令草木凋零的肃杀的声音。语言简炼,容纳的场景大,情感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暝:天色已晚。空:空寂。新雨:刚下的雨。描绘了秋天傍晚雨后山间清新、静谧的景色,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唐·王维《秋夜独坐》诗的前两句是:“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三更”,渲染秋夜独坐的孤寂气氛。“山果落”一句,暗喻晚景的江河日下:“草虫鸣”却还见一丝生意。
●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人烟:人间炊烟。寒桔柚:使桔、柚树林罩上寒意。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人尽望:人人都仰头共赏。“秋思”二字含蓄且有深度,发人思索,是;团圆欢聚,还是沦落离散?看来还是后者的多。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唐·戴叔伦《过三闾庙》三闾庙:即屈原庙,屈原曾为三闾大夫。沅湘:沅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内。通过对沅湘秋风日暮、枫林萧萧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地爱国诗人屈原遭遇的同情和无限的哀思,形象而含蓄。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唐·刘禹锡《秋风引》秋风:一作“朝来”首句意为秋风一早便吹到庭树上来。流落异乡的孤客,对萧瑟的秋风是最为敏感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秋词》寂寥:寂寞,空虚。春朝:春日。诗句立意新颖,一改诗坛秋思寂寥的俗套。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怜:爱。真珠:珍珠。这是诗人秋天赴杭州途中的感受。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唐·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帘幕:比喻千家万户。这是诗人在开元寺水阁眺望的深秋薄暮景色。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月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银烛:白色蜡烛。秋光:秋月的光照。轻罗:轻薄的丝织品。天阶:宫殿的台阶。描写宫中佳人秋夜乘凉嬉戏的小景,暗表宫中寂寞,伫望君王幸临之情。一个“冷”字起下文这“凉”字,独处冷宫之凄寂尽见。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唐·赴嘏《长安秋望》紫艳:菊花的颜色。红衣:莲瓣。渚:水中小洲。描写长安菊静莲愁的晚秋的景色,表现了秋去冬来,季节更换的变化和感受。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唐·丁仙芝《渡扬子江》海尽:大江的尽头。边:指边地。朔:北风。淅沥:叶落声音。度:传来。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唐·无可《秋寄从兄贾岛》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这里代指夜。深:厚。以雨声描写落叶,以落叶衬托秋雨,相得益彰。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间!
唐·苏颋《汾上惊秋》心绪:指诗人离家的愁绪。摇落:指满山秋叶纷纷落下。秋声不忍听,那是人们感情起的支配作用。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疏林:稀疏的树林。描绘了黄河岸边萧瑟而略带暖意的暮色,反映了作者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年代的复杂心情。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宋·晏殊《清平乐》一枕:形容倒头便睡。秋风的轻轻吹,梧叶的片片落,反映人的心境的寂静。绿酒飘香,正宜痛饮却初尝易醉,乃因感秋而自醉,无聊而浓睡,淡淡的秋思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宋·晏殊《采桑子》胧明:时而朦胧时而明亮。描写秋夜淡月急风梧桐叶落的孤寂,突然传来一声高吭的鸿雁哀叫,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让人想得很远。诗思深沉。
●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宋·欧阳修《秋声赋》霏:飞散。敛:收缩。日晶:太阳明亮。栗冽:十分寒冷。砭:针剌治病,这里指剌。形象地写出秋天的色彩、容貌、气质、意态,情景交融。
●荷净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橙黄橘绿时:指秋天。描写秋末冬初的景色,不因荷尽菊残而惋惜,因为还有傲霜的菊枝和黄橙、绿橘,好景值得记取。后人每引用末二句来叮咛人们记住某个有特别意义的日子或特别美好的时光。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宋·唐庚《文录》解:了解,知道。甲子:从前用干支纪年,这里代指年月。比喻以小见大,从事物细微的变化预示发展的趋势。
●十分秋色重阳近,一味新凉老者宜。
宋·徐侨《毅斋即事》秋高气爽,烦暑涤尽,身心舒畅。
●秋风想见西湖上,化出白莲千叶花。
宋·贺铸《鹧鸪天》想:想象。化:变的意思。用拟人手法写秋景。“化出”一词引出动人的画面,很有诗意。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宋·刘翰《立秋》乳鸦:小鸦。玉屏:精美的屏风,这里指室内。空:空寂。阶:阶梯。月明中:明亮的月光下。细腻地描写立秋到来的景致,末句清凉幽寂的境界活现纸上,余韵悠然。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
宋·杨万里《秋山》萧索:萧条冷落。一反常规地描写秋色生意盎然,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可人;合人意。不唱秋气萧索悲凉的陈词滥调,鼓舞人们迎接冬天的信心。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此处感伤事物摇摇欲坠走向尽头。是作者报国无门,屡遭挫折的心境的反照。
●一叶下林表,秋色满蘅皋,江风吹雨初过,天宇一何高。
宋·丘密《水调歌头·秋日登浮远堂作》蘅皋:蘅,芳草。皋,水边地。雨过天晴,秋高气爽。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宋·陈亮《三部乐·七月二十六日寿王道甫》春花虽然繁茂灿烂,到底不如秋天的果实丰硕有价值。说明要不慕浮华而求实际的道理。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词句以梧叶一枝,秋声无限,表达作者对国家衰亡、自身沦落的苍凉情感。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 把几个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串在一起,衬托剧中人莺莺的离情别绪。这曲句从宋范仲淹《苏遮幕》“碧云天,黄叶地”和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化出。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明·唐寅《秋风纨扇图》纨扇:用绢做的圆扇。合:应当。大都:指人情的大多数。逐:追。炎凉:一热一冷,这里代指权势。《秋风纨扇图》是唐寅所画,通过执扇的仕女形象,对当时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作了鞭挞,可视作古代一幅出色的讽刺漫画。
●扑翠色秋山如靛,涌寒秋波水连天,西风黄叶满秋川。秋唤起天边雁,秋折尽水中莲,秋添出阶下藓。
明·康海《红绿鞋·秋碧》扑:涂抹。靛:青蓝色。藓:苔藓。这首小令句句不离一个秋字,山水、树木、花草、飞鸟全部进入一个秋色的世界。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明·于谦《上太行》草斑斑:草地上斑驳的日影。诗句描写太行山苍茫的景色,映衬了作者镇守太行的雄壮气魄。
●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清·宋琬《九日同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写山川景物随环境、节令的变化而改变,对偶工整,有声有色。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清·赵翼《野步》用拟人手法从秋风吹红了枫叶,吹白了人头来写出秋怨,用词新颖,颇有人情味。
一幅愤然绘就的《碧落赋》、一段缠绵悱恻的情爱纠缠、一对争霸天下的强者碰撞、一群滚滚红尘中寻觅真爱的浪子,
一场错综复杂的传奇由此展开:《栾唐》
龙的天空2010新年写手读者沙龙,欢迎参与!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羊肠小道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羊肠小道 当前离线
龙空眼镜党党代表
UID354949 帖子841 精华4 积分57 活跃863 威望1 贡献4 阅读权限8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3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0-17 最后登录2010-1-28
青春洋溢的萌龙
帖子841 精华4 积分57 活跃863 威望1 贡献4 推广0 在线时间13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0-17
摸摸楼主
发表于 2007-12-19 17:50 | 只看该作者
新年沙龙“正式开始”
沙龙—:习惯呕吐专访
沙龙二:十二龙骑专访
沙龙三:荆轲守 专访 夏
●不怨秋夕长,常苦夏日短。
南朝·宋·谢灵运《道路忆山中》夕:夜。诗句实叹夏夜之长。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散发:把头发披散开来。轩:窗。闲散:安静而宽敞的地方。生动地描写夏日傍晚日落月上的景色和纳凉时的神态。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新雨:刚下过的雨。岚:雾气。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孤花:指花将零落殆尽。春余:春天的余景。写春尽夏初的景象。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仲夏:盛夏,农历五月。轩:窗。“苦”字很有分量,自然界和社会的因素都触及到了。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唐·韩愈《送刘师服》夏半:夏天已过半。阴:凉。淅然:风吹的样子。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以动物易季节,贴切形象。
●夏之夜,我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唐·白居易《冷泉亭记》渟渟:泉水潺潺细流的样子。泠泠:清凉。蠲(juǎn):免除。析:解除。酲(chéng):醉后神态不清。描写杭州冷泉的水清风爽的夏夜景色和作者闲适的心境。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观月》九霄:天的极高处,这里指广阔的天空。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成》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指合人心意。诗句以花尽树阴,仍可快意,何必伤春,比喻世间好事甚多,不必固守一二。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宋·苏舜钦《夏意》别院:另设的庭院。簟:席子。清:凉。流莺:飞舞的黄莺。作者描写一个夏日正午憩息的小景,环境幽静,流莺一声愈觉其静,此与“鸟鸣更幽”用一样的笔法。读后清凉如注。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红紫:泛指花朵。诗句意味深长,常被后人比喻为旧事物的流逝,新事物的出现。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宋·陆游《夏日六言》以水涨风清、星繁月落等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夏夜,动中有静,使人赏心悦目。
●湖山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宋·陆游《幽居初夏》放翁家:指作者的家园。下鹭:飞落的白鹭鸶。描写初夏雨后的田园风光,生意盎然。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王令《暑旱苦热》屠:消除。着翅:插上翅膀。固:本来。竭:干涸。惜:怜惜。河汉:天河。极写暑旱酷热之苦。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宋·王令《暑旱苦热》天下:指整个酷热的人间。往:离去。其间:指避暑的清凉地。该诗描写了久旱不雨的酷暑天气,表达了作者与民共苦乐的高尚情操。
●中庭日午桔花开,蜂蝶何知故故来。一阵南熏生殿角,乱飘香雪点苍苔。
元·善住《夏日》中庭:即庭院中。故故:故意。南熏:暖和的南风。熏,温和。香雪:白色花瓣。苍苔:青苔。苍,青色。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 写夏日农村的干旱苦热,历来脍炙人口。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清·吴嘉纪《绝句》写出煮盐工人在盛夏的烈日里反而比盐锅旁凉快,充分反映了他们劳动条件的恶劣。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清·袁枚《消夏诗》无官乐:无官身轻的快乐。诗人辞官后发现,虽然无官乐四时都有,然而最使人骄傲得意的,是在炎热的六月天不必上衙门。这是作者对厌恶官场的一种自娱。
一幅愤然绘就的《碧落赋》、一段缠绵悱恻的情爱纠缠、一对争霸天下的强者碰撞、一群滚滚红尘中寻觅真爱的浪子,
一场错综复杂的传奇由此展开:《栾唐》
龙的天空2010新年写手读者沙龙,欢迎参与!
回复 引用 评分 报告 使用道具 TOP
羊肠小道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羊肠小道 当前离线
龙空眼镜党党代表
UID354949 帖子841 精华4 积分57 活跃863 威望1 贡献4 阅读权限8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3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0-17 最后登录2010-1-28
青春洋溢的萌龙
帖子841 精华4 积分57 活跃863 威望1 贡献4 推广0 在线时间13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0-17
再见楼主
发表于 2007-12-19 17:51 | 只看该作者
新年沙龙“正式开始”
沙龙—:习惯呕吐专访
沙龙二:十二龙骑专访
沙龙三:荆轲守 专访 冬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枯桑虽无叶,也能感风吹;海水虽不冻,也可知天寒。比喻久别之人,相思苦楚惟有自己才知道。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凄凄:寒凉。翳翳(yì):阴暗。希:少。在目:眼睛看到的意思。皓:白。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白日曛:形容冬天太阳的昏暗。描写冬日的天气骤变,渲染了作者送别友人时极度寒冷的气氛。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白:素,指没有任何的涂饰。描写在风雪冬夜投宿山乡人家的情景,由暮至夜,由远至近,景物层次丰富,显出山居荒寒之感,抒发旅人静夜之情,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肃杀:萧瑟严酷。阳春:暖和的春天。写季节变化的规律,冬尽春来,物极必反,富有哲理。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渔翁。寒江雪:大雪严寒的江中。通过千山、万径与孤舟、独钓的对照,描绘了一幅大雪苍茫、天地寒寂的渔翁独钓图,寄托作者清高孤傲的感情,抒发他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弊:尽。饕(tāo):一种暴食的猛兽。极其精炼地描绘严冬风寒的猛烈。
●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宋·苏轼《栖贤三峡桥》山骨:深山密林之中。坚瘦:落叶后更显挺拔的姿态。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宋·林景熙《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宿:指借宿。四山:群山。地炉:放在地上的炉火。防秋:防御异族秋季入侵。疏:奏章。障:挡。诗人在借宿的山乡人家里,看到糊窗纸竟是一封重要的军事建议书,触引亡国之痛。叹恨当时南宋统治者的昏庸误国。元代章祖程评:“此诗工在‘防秋疏’、‘障北风’六字间,非情思精巧道不到也。然感慨之意,又自见于言外。”
●饭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岂是不能扁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
宋·范成大《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鬻(yù):卖。敢:岂敢,怎敢。胫:小腿。须:胡须。岂:难道。扃(jiōng)户:关门。细致地刻画出卖鱼菜者忍寒营生的惨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金·元好问《颖亭留别》寒波:寒冬的水波。写冬日江边景色,寒冷而略带生气。情调悠闲,王国维评此是无我之境。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明·于谦《除夜太原寒甚》底用:何用。这是作者以冬尽必春来,对旅居的朋友的亲切劝慰。与英国雪莱的诗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充满着同样的乐观精神。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清·袁枚《十二月十五夜》更鼓:巡夜敲打报时用的鼓。描绘雪夜月色。以更急反衬人声绝,以灯灭更显月照满天雪的明亮,艺术效果奇妙。
●冲风苦爱帽檐斜,历尾无多感岁华。
清·厉鹗《蒙阴》顶着北风无奈把帽檐拉得低斜,一年将尽总感到岁月流逝,年华虚度。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清·查慎行《寒夜次潘山民原韵》陡:突然。从室外到室内写初冬骤寒的景致,使人身临其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