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沛然:“仁”乃为医之本

5月31日,我国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学家裘沛然老先生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的赠书仪式,把他的新著《人学散墨》赠送给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师生。“《人学散墨》这本拙作,是专门论述如何能做一个合格的人而写的。”认真做人,严谨行医,德高望重的裘老今年95岁,是“国医大师”中最年长的一位。

70多年仁术济世

从1941年《辞海·中医分册》第一版起他就字斟句酌地参与编写工作。他怀着虔诚之心,用自己毕生的积累和智慧,用自己70多年的仁术济世,实践着对祖国医学体系的尊重和继承。裘老还是一位思维活跃的中医。他博览群书,不仅懂得国学、医学,还对爱因斯坦、达尔文等西方科学有所研究,最近更是对时下流行的西方医学、航天科技深感兴趣。他说,世界有两大未解之谜,一是宇宙,另一即为人体。“医生必须实事求是,拥有处处为病家着想的仁爱之心。”裘老认为,无论对中医还是西医,这都是最基本的素质。2004年出版的《裘沛然选集》中,开篇文章不是医学,而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儒家思想的价值”。“‘仁’是核心,无论干什么,首先得学会做人、具备诚信的素养,做好人是做好各种工作的前提。”裘老说。

“做人应当视不义的物质利益如浮云,追求奉献社会和服务他人的道德境界,为医更应这样,医生不应该把医德的丢失推诿于收入的低下或者是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裘老如今住的家铁门依然锈迹斑斑,墙面旧得变了色,台灯的塑料外壳早已变形,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名老中医的家。装修稍新的是他家客厅里放置的沙发、写字台、墙面一样大小的书架,但据说“它们”都是在裘老不在家的时候,偷偷被友人运送进来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裘老说自己不过是置身宇宙里的一只蚂蚁,“食可果腹,衣可蔽体,住可遮风雨即可。”

中医界必须自信自强

在当前“中医现代化”的潮流中,不少人纷纷引用其他学科领域的新观点、新学说来阐释中医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其中用新奇的词汇以炫耀中医者有之,对中医学蔑视贬低者亦有之。裘老认为,这些都不是科学的务实态度。他提出,研究中医学,首先要学好中医理论,并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关键要深入了解中医学的全面内容,而后再用科学手段加以整理和逐步提高。不仅对学习中医理论要务实,临床总结要务实,而实验研究更特别要求务实,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裘老说:“中医界必须要自信、自尊和自强。”他认为,中医学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吸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方法方面是不够的,但是它有更高层次的实验方法,却多为人们所忽视。中医学知识是在数以亿计的人体上直接进行实验所获得,并且经历了几千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而存在并发展的。因此,中医首先得自己相信自己,不断继承、挖掘、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其次必须要自尊,以仁爱之心,处处为病家着想;第三要自强,现在中医界到了整顿队伍的时候,急需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和责任感,勇于发现和批判那些打着中医旗号、败坏中医名誉的江湖骗子。

裘老一直坚持维护中医的权威地位:“中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毋庸置疑,几千年来治疗好的无数病患就是铁证。”

做人之度才是养生关键

裘老年逾九旬,耳聪目明,头脑清醒,行动自如,身体虽然消瘦但却很少生病。裘老认为:“养生且莫贪生”。

他认为,高明的医生是防病于未然,医学的最高境界则是“消灭”医生。他认为,人为万物之灵,犹如一部最精密的“自动机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补、自我适应、自我控制四大功能。这四大功能只有在精神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要做到“全神”,就是努力使自己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宁静的心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摒除邪恶和贪欲之心,不慕求浮荣,不损人利己,破除私心杂念,要有忠恕仁厚、纯一无伪的精神,这样,人体才能气血和畅,五脏安宁,精神内守,真气从之,这是保持和达到人原来应享的年寿的关键。

裘老吃饭都为七分饱,有几次吃大餐,他也会自觉做到每道菜只吃一筷的“设定”。对于食品营养、药物调补,“无意尝试”,“做人之度才是养生的关键”,裘老的说法独树一帜。

分享到 :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请您先登入后留言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