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搞钱”和“深圳女孩”一下子就火遍了全网,这两个词蕴含着浓浓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征,却投射出诸位吃瓜群众背后的无限焦虑。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经成了事实,但“我”没有富起来也是事实,在网络发达、信息通畅的年代,各种挣大钱的事例冲刷着我们的固有思维。因为移动互联网,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世界,但我们的世界却也因此被颠覆了。
如果说自己没有学霸的天赋,因而被“别人家的孩子”折磨也就罢了,在资本市场风起云涌的时候,我连“搞钱”这事儿都被“别人的故事”所打击,那岂不是太没有面子了?
最近偶然参加了一个财富管理同业的小活动,本来财富管理的分享会硬生生变成了高收益个股分析会,连从业者都尚且如此,整个社会的财富风气又怎样?这就像是茫然中的你,感到一阵焦躁的热风迎面吹来,你却无所适从,只能被裹挟其中。
记住,所有的搞钱成功者都是时代的幸运儿:
作为一个信托行业的从业者,适逢行业转型,才发现弱小的个体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我们总固执的认为自己有着超越常人的α,但只有当行业出现颠覆性再造的时刻,才能清晰的看到,没有人能够抗拒时代的塑造,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只不过是造化使然。
而如果看向另一面,我们会更清晰的发现,那些所谓的攫财大亨,也不过是沾了时代光彩的宠儿,巴菲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宏观平稳下的经济增长和全球化呵护的低利率环境,比尔盖茨也要仰仗微机技术的新发展才能意气风发。
我们总会看到那些光彩夺目的成功者,我们总会被他们看似容易的成功搞得心烦意乱,凭什么他们挣了这么多钱,而我还要享受着996的福报?有时候我们读着《XXX的成功之道》时,会气的把书仍在一旁,我明明都做到了,为什么我却没赚到钱?
面对着“轻易”的成功,我想说的是,这些看似纵横捭阖的人物,不过是时代浪潮中的既得利益者,没有了时代的加持,他们也不过是芸芸众生的普通一员。我们费尽心力想去复制这些幸运儿的足迹,却不知,时代的星盘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很多金融圈里的年轻才俊,30岁出头就挣下了千万身家,但你会发现,他们在搞钱的事情上和普通人一样焦虑,他们迫切的还想挣到更多的钱。关于财富管理,他们最常说的说“我可以容忍我所有的投资都亏掉!”他们只爱听的是“我买哪只股票会赚钱?”
跳出焦虑本身,我想表达的是,我们怎样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足,正视自己不过是时代造物的宠儿。当经济和金融的大转折来临时,冷静的问问自己,我还能否保持好运气?如果不能的话,不妨先踏踏实实地保住本金,慢慢习惯于一点点地搞小钱。
就如同刚才提到的金融才俊,他们可能忘了自己的经历,最好的搞钱方式就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好的职业赛道中来。而事实上,金融占据财富制高点的现状已经在慢慢迁移,名校的金融和计算机专业硕士复试线的分数差越来越小,新的创富潮即将开始,新的财富分化也将开始。
赚大钱的成功者背后,终究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概率论:
幸存者偏差是最近几年被人关注的一个统计学概念。这个概念简单说就是人们只看到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却没有意识到筛选过程对于样本的影响,进而忽略了被筛选掉的更多的信息。
幸存者偏差揭示了自然选择的一个简单道理:未幸存者已无法发声。我们都看到了巴菲特长期坚持价值投资变得富可敌国,但我们却都没有看到无数个与巴菲特一样的坚守者早已经湮没在股市的波动中,这些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你想看到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
当你着急搞钱的时候,你就总会看到那些赚大钱的故事,无视已经消逝的“巴菲特”们,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当你心力憔悴的拼尽全力时,你更容易成为的是那些不能发声的阵亡者。
这两年比特币大热,自然许多人都想参与一把。想起近期和一位曾经在币圈工作过的朋友聊天,她说币圈的氛围就是燥热和短视,很多人混迹于其中,咋咋呼呼,也没赚到什么大钱,而少数真正赚大钱的人却都被边控了,有钱没命花啊。
真实与我们看到的世界永远隔着一个虚幻的梦境,那些表面看起来很美的存在,只有当我们走进他时,才能发现内里的残酷。
羡慕乃至于嫉妒,本就是人类的天性,谁也无法抗拒,更何况是在极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但我想说,当我们面对诱惑欲罢不能的时候请想一想,任何成功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真实写照,你愿意去充当不能发声的炮灰?还是有信心去做那个万中无一的幸运儿?
要做资产配置,但我们更要关注未来更好的赛道在哪里?
很多财富管理机构在做投资者教育的时候,总会机械刻板的重复这样的观点:“坚持长期持有,坚持资产配置!”这些观点固然没错,但如果我们只是教条的应用这样的观点,在实践时可能会陷入极大的误区。
很多买信托的客户会告诉我,过去几年一直买信托,他很放心,信托帮助他获取了不错的收益,而且非常稳定。但他能获得好结果只是因为他押对了信托的赛道。我们假设另外一个场景,客户把宝压在了同为非标的P2P身上,长期投资的结果一定是非常糟糕的。
经过这十多年的金融大发展,投资者们都熟稔了马科维茨的名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我们经常会看到投资者“把鸡蛋放在出问题的篮子里”。我们固然要资产配置要长期投资,但在做这样的坚守前,更应该明确的是,我们是不是把资源投在了可以值得长期托付的方向上?
在非标转标的大潮中,我们看到了资本市场是未来的风口,各种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趋之若鹜,但在这一波基金狂潮平静后,我们是不是该冷静思考下,除了炙手可热的权益市场外,难道就没有其他有价值的资产?非标信托是不是真就彻底不行了,额度越来越稀缺,是否会使得资产质量有所提高?房地产行业屡遭监管打压,但十几万亿市场伴生的金融机会就会凭空消失么,信托的地产额度被严控,私募地产基金能否因缘际会,吃掉更好的市场份额?当其他资产不断暴雷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不良资产处置类的投资会走入一个新的风口?
“搞钱”既简单也不简单,他需要我们有一点点憨直的坚持,也更需要我们能够从宏观的视野上去关注资管的赛道,先摈弃那些穷途末路,去选择好的赛道,再进行资产配置和长期持有,才能真正“搞到大钱”。 |
|